CAD测绘的实习报告怎么写?
首先得有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的仪器及精度
实习内容及步骤
实习成果图及成果资料
实习体会及感想
工程测量报告
测量实习的任务
1. 控制测量
每组应在本组测图范围内,布设满足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与施工放样要求的图根导线。图根导线宜布设为单一闭合或附和导线的形式,组长应根据本组仪器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1) 全站仪法
正式观测前应打开补偿器,测量出大气温度与气压,输入测出的大气温度与气压,以便仪器自动对距离施加气象改正。
1) 水平角观测——在角度测量模式下进行,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点水平角一测回,记录表格为附表1。
2) 水平距离与高差观测——在距离测量模式下进行,测前输入仪器高与镜高,将格网因子设置为1,记录表格为附表3。
(2) 经纬仪法
1) 水平角观测——经纬仪测回法观测导线点水平角一测回,记录表格为附表1。
2) 水平距离观测——用钢尺的一般丈量方法,经纬仪定线,往返丈量导线边水平距离,记录表格为附表2。
用光电测距仪测量,往返测量导线边斜距,可以经纬仪测得的竖盘读数输入EDM,有EDM计算仪器中心与棱镜中心点的水平距离,记录表格为附表3。
3) 高差观测——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法测量导线点的高差,可以采用每站两次变动仪器高法,也可以采用双面尺法,图根水准宜布设为附合水准或闭合水准形式,记录表格为附表4。
(3) 测量限差
1) 水平角观测限差——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观测测回法观测一测回,半测回水平角较差应≤±24〃。
2) 水平距离测量限差——水平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法往返丈量时,往返丈量相对较差应小于1/2000;水平距离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观测时,往返丈量相对较差应小于1/3000。
3) 高差测量限差——采用水准测量法观测高差时,可以采用两次变动仪器高法,也可以采用双面尺法,每站两次观测高差之差应小于±5mm。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法观测时,每条边长均应对向观测高差,每条导线边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cm。
凡超过上述限差的观测数据,均应重新观测。
(4) 导线点坐标与高程计算——导线点平面坐标与高程的计算宜使用卡西欧fx-5800P或fx-7400G编程计算器计算,计算程序参见光盘“\fx-5800P程序”或“\fx-7400G程序”路径下的相应文件。
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 比例尺的选择与测图任务量
测图比例尺宜选择1∶1000或1:500。教师应绘制一幅地形图任务分幅表作为本指导书的附件,图上标明每组的测图范围,测图任务量一般为每组4~6格10cm×10cm方格范围。
(2) 地形图的测绘与数字地形图的获取
1) 全站仪草图法数字测图——执行全站仪菜单模式下的“数据采集”命令测量并存储碎部点的坐标,坐标文件名可以使用“组号-测站名-序号”的规则命名,如“10-N3-2”的意义是,第10组在N3点观测的第2个坐标数据文件。碎部点的命名规则为“测站名-序号”,例如“N3-16”为在N3设站观测的第16号碎部点名。
全站仪草图法数字测图的分工是,1人操作全站仪,1人绘制草图,1人立尺,1人为联络员。
草图应绘制在附表5中,绘制的每个点均应注明点号,为保证绘制的碎部点点号与全站仪坐标数据文件中记录的碎部点点号一致,每测量10个碎部点,草图员应与观测员对一次点号。
2) 量角器配合经纬仪视距测量法碎部测量——在测站安置DJ6级经纬仪、量取仪器高、盘左瞄准后视点定向,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为0°00′。瞄准另一个控制点,将其作为碎部点进行观测并展点,其与图已展绘控制点的水平距离之差应≤±0.3mm,否则应重新观测并检查展点是否有误。
每个碎部点的观测与记录数据为上丝读数、下丝读数、水平盘读数与竖盘读数四个,记录表格为附表6。组员分工是,1人操作经纬仪,1人操作编程计算器记录计算,1人展绘碎部点,1人立尺。
(3) 地形图测绘的限差与接边
1)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m)
测图比例尺 视距最大长度 测距最大长度
地物点 地形点 地物点 地形点
1:500 — 70 80 150
1:1000 80 120 160 250
1:2000 150 200 300 400
注: ① 1:500比例尺测图时,在建成区和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地物点距离应采用皮尺量距或光电测距,皮尺丈量最大长度为50m;② 山地、高山地地物点最大视距可按地形点要求;③ 当采用数字化测图或按坐标展点测图时,其测距最大长度可按上表地形点放大一倍,
2) 高程注记点的分布
①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m)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高程注记点间距 15 30 50
注: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②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地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图1 地形图的拼接
③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
④ 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cm;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dm。
3) 地形图的拼接
接边差小于表3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倍时,可平均配赋,并据此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但应注意保持地物、地貌相互位置和走向的正确性。超过限差时则应到实地检查纠正。
表3 地物点、地形点平面和高程中误差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图上m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图上mm)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0.5 ≤±0.4 ≤1/3 ≤1/2 ≤2/3 ≤1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 ≤0.75 ≤±0.6
3. 建筑物轴线交点的放样
在本组已测量的地形图上设计一幢尺寸为15m×10m大小的矩形建筑物,建筑物距离已知图根点的水平距离宜≤30m,采用极坐标法将其轴线的平面位置测设至实地。如本组图幅内有空地,测设至本组图幅内,如本组图幅内没有空地,则可以测设至有空地的其它组图幅内。
(1) 经纬仪+钢尺放样法
水平角测设应使用正倒镜分中法,水平距离使用钢尺丈量。完成测设后,应分别将经纬仪安置在四个房角点上,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一测回,用钢尺丈量房角四点的水平距离,限差要求为:边长相对较差≤1/3000,角度较差≤90°±1′。
|